墨子 · 第四十章 · 經(上)

· 墨子
故,所得而後成也。止,以久也。體,分於兼也。必,不已也。知,材也。平,同高也。慮,求也。同長,以正相盡也。知,接也。中,同長也。智,明也。厚,有所大也。仁,體愛也。日中,正南也。義,利也。直,參也。禮,敬也。圜,一中同長也。行,爲也。方,柱隅四讙也。實,榮也。倍,爲二也。忠,以爲利而強低也。端,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孝,利親也。有間,中也。信,言合於意也。間,不及旁也。佴,自作也。纑,間虛也。狷,作嗛也。盈,莫不有也。廉,作非也。堅白,不相外也。令,不爲所作也。攖,相得也。任,士損己而益所爲也。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攖也。勇,志之所以敢也。次,無間而不攖攖也。力,形之所奮也。 法,所若而然也。生,刑與知處也。佴,所然也。臥,知無知也。說,所以明也。夢,臥而以爲然也。攸,不可兩不可也。平,知無慾惡也。辯,爭彼也。辯勝,當也。利,所得而喜也。爲,窮知而縣於欲也。害,所得而惡也。已,成、亡。治,求得也。使,謂、故。譽,明美也。名,達、類、私。誹,明惡也。謂,移、舉、加。舉,擬實也。知,聞、說、親、名、實、合、爲。言,出舉也。聞,傳親。且,言然也。見,體、盡。君,臣、萌通約也。合,正、宜、必。功,利名也。欲正,權利;且惡正,權害。賞,上報下之功也。爲,存、亡、易、蕩、治、化。罪,犯禁也。同,重、體、合、類。罰,上報下之罪也。異,二、不體、不合、不類。同、異而俱於之一也。同、異交得放有、無。久,彌異時也。宇,彌異所也。聞,耳之聰也。窮,或有前不容尺也。循所聞而得其意,心之察也。盡,莫不然也。言,口之利也。 始,當時也。執所言而意得見,心之辯也。化,徵易也。諾,不一利用。損,偏去也。服,執誽、音利。巧轉,則求其故。大益。儇,秪。法同,則觀其同。庫,易也。法異,則觀其宜。動,或從也。止,因以別道。讀此書旁行,正無非。
拼音

墨子

墨子 ,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爲核心,以節用、尚賢爲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爲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爲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 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