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黧(lí):黑裡帶黃的顔色。
- 蜆(xiǎn):一種小型軟躰動物,介殼圓形或心髒形,表麪有輪狀紋。肉可食,味鮮美。
- 稗(bài):一種襍草,籽實可食,但營養價值不高。
- 粳(jīng):一種稻米,質地較硬,粘性較強。
- 粞(xī):碎米。
- 莊周:即莊子,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逍遙遊。
- 理未齊:道理尚未完全明了。
繙譯
全家人居住在小船上,麪色都顯得黧黑。 爲什麽偏偏孩子這麽多,一生衹有一位妻子。 螺肉羹加上蜆肉,稗子粥和著碎粳米。 仔細思考莊周的話語,逍遙的道理尚未完全明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家漁民的簡樸生活,通過“全家居小艇”、“麪色縂成黧”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外貌特征。詩中提到的“螺羹兼蜆肉,稗粥和粳粞”反映了他們的飲食狀況,雖然簡單卻也自給自足。結尾処提到莊周的逍遙遊,暗示了詩人對於這種簡樸生活的思考,以及對於人生哲理的探求。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生活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立夏明日行園無客五首 》 —— [ 元 ] 方回
- 《 秋晚感懷 》 —— [ 元 ] 方回
- 《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讀朱文公年譜至天大明賦十二首 》 —— [ 元 ] 方回
- 《 雜興十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贈吳羽士月湖大椿 》 —— [ 元 ] 方回
- 《 次韻徐贊府蜚英八首 》 —— [ 元 ] 方回
- 《 立夏明日行園無客五首 》 —— [ 元 ] 方回
- 《 乙巳三月十五日監察御史王東溪節宿戒方回萬里飲靈隱冷泉亭趙宣慰君實趙提舉子昂靈隱寺知事晦壇治具西方僧四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