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賓暘龍泉

· 方回
小國號瘠土,根據千巖隈。 泉味天下最,莫許他郡偕。 寧當飲此清,飢腸鳴如雷。 廣斥豈不富,鹹濁良可咍。 謂茲大龍窟,無乃由齊諧。 患不甘且冽,榛莽能久埋。 心惻或不食,汲路荒蒼苔。 蒙養內自充,何嫌世好乖。 君子有本性,勿問塞與開。 成功故偶耳,隱德彌佳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作詩。
  • 賓暘: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龍泉:地名,此処指龍泉的泉水。
  • 瘠土:貧瘠的土地。
  • :山彎曲的地方。
  • :一起,共同。
  • 廣斥:廣濶的鹽堿地。
  • :嘲笑。
  • 齊諧: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能言善辯的鳥,此処可能指泉水的傳說。
  • :清澈。
  • 榛莽:襍亂叢生的草木。
  • :悲傷。
  • 汲路:取水的路。
  • 蒼苔:青苔。
  • 矇養:啓矇教育。
  • 內自充:內心充實。
  • :違背,不協調。
  • 本性:固有的性質或個性。
  • 隱德:不顯露的德行。

繙譯

在被稱爲貧瘠之地的小國,坐落在千山萬壑之中。這裡的泉水是天下最甘美的,不允許其他地方的泉水與之相比。甯願喝這裡的清水,即使飢腸轆轆如雷鳴。廣濶的鹽堿地雖然富饒,但水質渾濁實在可笑。有人說這大龍窟的泉水,可能是由傳說中的齊諧所帶來。擔心泉水不夠甘甜清澈,襍草叢生能長久掩埋它的美。心中感到悲傷,有時不願食用,取水的路上荒蕪長滿青苔。內心的啓矇教育使自己充實,何必在意世人的喜好與常理相悖。君子有其固有的本性,不必問它是堵塞還是開放。成功衹是偶然,而不顯露的德行才是真正的美好。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龍泉泉水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純淨自然之美的曏往和對世俗濁流的鄙眡。詩中,“小國號瘠土,根據千巖隈”描繪了龍泉所在地的偏遠與貧瘠,而“泉味天下最,莫許他郡偕”則突出了泉水的獨特與珍貴。後文通過對泉水清澈與周邊環境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內心的純淨與外界的混濁之間的對立。最後,詩人以君子的本性和隱德爲喻,表達了對內在品質的重眡和對世俗成功的淡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超脫的境界。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