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十首

· 方鳳
解牛中肯綮,相馬外驪黃。 從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解牛:指庖丁解牛,比喻技藝熟練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 中肯綮(zhòng kěn qǐng):比喻說話做事正中要害,切中要點。
  • 相馬:指觀察和選擇馬匹,這裏比喻識人或識物的能力。
  • 外驪黃:指外表的黑色和黃色,比喻外在的表象。
  • 三昧:佛教用語,意指事物的精髓或真諦。

翻譯

在解剖牛時能準確命中要害,在相馬時能超越外表的黑黃。 由此可知掌握了事物的精髓,意念一到,形態自然就忘記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解牛」和「相馬」兩個典故,表達了作者對於技藝和認知的深刻理解。詩中「解牛中肯綮」和「相馬外驪黃」分別展現了技藝的精湛和認知的深刻,而「從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則進一步闡釋了達到這種境界後的心境,即在意念和行動之間達到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和諧狀態,忘卻了外在的形式,專注於事物的本質。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於技藝和認知的獨到見解。

方鳳

宋元間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號巖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學,入元不仕。善爲古今詩,不緣雕琢,體裁純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