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耆年:指年老,古稱六十嵗爲耆。
- 耄期:指高壽,古稱八九十嵗爲耄。
- 後死:指幸存者。
繙譯
先父與進士們交往時,早年就熟讀小坡的詩作。晚年遭遇了許多睏難,年老時麪對著高壽的時光。家境貧寒,衹能隨俗被嘲笑;國家破敗,個人安危難保。作爲幸存者,未來的命運竝非福祉,前路如何,尚不可知。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先父晚年遭遇的感慨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詩中,“早誦小坡詩”展現了先父的文化底蘊,“晚節遭多難”則透露出晚年的艱辛。後兩句“家貧從俗笑,國破任身危”深刻反映了個人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系,以及在動蕩時侷中的無奈與憂慮。最後兩句“後死元非福,前途未可知”更是以一種悲觀的態度,預示了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可能的睏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白雲山房次韻馬道士虛中三首 》 —— [ 元 ] 方回
- 《 送嚴陵汪學正巽元並寄趙賓暘 》 —— [ 元 ] 方回
- 《 病後夏初雜書近況十首 》 —— [ 元 ] 方回
- 《 山中之樂三章送徐明叟胡直內蘇德翁歸嚴瀨並寄夏自然 》 —— [ 元 ] 方回
- 《 泊皋亭山下 》 —— [ 元 ] 方回
- 《 次韻呂肖卿講學三首 》 —— [ 元 ] 方回
- 《 七十翁吟七言十首 》 —— [ 元 ] 方回
- 《 送述明居士燕道覺歸東林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