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之樂三章送徐明叟胡直內蘇德翁歸嚴瀨並寄夏自然
山中之樂兮樂可忘憂,草木春青兮黃爲秋。雲出雲還兮人世晴雨,寒拾槲葉兮以襦以裘。
顧獨影兮無愧意,行小倦兮蔭樾以休。天四壁以爲家兮,戶無可閉其奚偷。
何兩角之有國兮,戰塵紅而血流。誰獨有此山中兮,我將焉求。
送子於行兮,聊賡我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拾槲葉:寒拾,指寒山和拾得,兩位唐代高僧,常以槲葉爲衣。槲(hú),一種樹。
- 以襦以裘:襦(rú),短衣;裘(qiú),皮衣。這裏指用槲葉當衣服。
- 樾以休:樾(yuè),樹蔭。
- 天四壁以爲家:形容山中生活簡樸,以天地爲家。
- 戶無可閉其奚偷:奚(xī),何。這裏指山中無人,無需閉戶防盜。
- 何兩角之有國:兩角,指戰爭雙方。這裏指戰爭中的國家。
- 戰塵紅而血流:形容戰爭激烈,塵土和鮮血混雜。
- 聊賡我謳:賡(gēng),繼續。這裏指繼續歌唱。
翻譯
山中的樂趣啊,能讓人忘卻憂愁,草木春天青翠,秋天變黃。雲朵出沒,人間晴雨變換,寒山和拾得用槲葉做衣裳。 獨自一人,無所愧疚,行走稍感疲倦,就在樹蔭下休息。四周是天地的牆壁,作爲家,無需閉戶,又何來偷竊。 爲何戰爭雙方要有國家,戰場上塵土和鮮血交織。誰獨自擁有這片山中,我將追求什麼。 送你們出行,我繼續歌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山中寧靜自足的生活,通過對比人世間的戰爭與山中的平和,表達了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寒山和拾得的典故,以及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山中的美好與寧靜,同時也透露出對紛擾世界的厭倦和對簡單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