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短檠(qíng):短的燈架,指簡陋的燈具。
- 徹曉:通宵達旦。
- 椰腹:比喻胸懷寬廣,學識淵博。
- 了事:處理事務。
- 良吏:好官。
- 大儒:博學之士。
- 隱身:隱匿身份。
- 雁鶩:指平凡的官職。
- 常調:常規的調動,指平凡的官職變動。
- 貂蟬:指高級官職。
- 顯官:高官。
- 褒鄂:褒獎和鄂(地名),這裏指褒獎。
- 長槍:比喻武力或武職。
- 進賢冠:指選拔賢能的官職。
翻譯
簡陋的燈具下,徹夜寒燈一盞,卻如同胸懷萬卷書般寬廣。處理事務足以成爲好官,但真正成爲博學之士卻難上加難。隱匿身份,雖在平凡的官職中流轉,但達到高級官職卻可顯赫一時。不需要武力或武職的褒獎,只需選拔賢能的官職,便能戴上象徵榮譽的進賢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良吏」與「大儒」的難易,以及「隱身雁鶩」與「致位貂蟬」的差異,表達了作者對真正學識與官職顯赫的看法。詩中「短檠徹曉一燈寒」與「椰腹中藏萬卷寬」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學識的深邃與不易。後兩句則通過「長槍挽出進賢冠」的意象,強調了選拔賢能而非依賴武力或武職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元代文人對於學識與官職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