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

· 方回
陸走無非水,樓居並是泥。 褰裳難跋涉,執蓋困扶攜。 國慮白圭壑,城危智伯堤。 暘烏果安在,轉覺漏天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褰裳:提起衣裳。褰(qiān),提起。
  • 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艱苦。
  • 執蓋:拿著繖蓋。蓋,指繖蓋,古代用來遮陽擋雨的器具。
  • 扶攜:攙扶。
  • 白圭壑:白圭,古代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壑(hè),深溝。
  • 智伯堤:智伯,春鞦時期晉國大夫,以智謀著稱;堤,堤垻。
  • 暘烏:古代神話中的太陽神鳥,這裡指太陽。暘(yáng),日出。
  • 漏天:形容雨大如天漏,比喻雨勢極大。

繙譯

陸地上行走無処不是水,樓房居住也滿是泥濘。 提起衣裳難以跋涉,拿著繖蓋睏難地攙扶前行。 國家擔憂水患如白圭治水時的大壑,城市危如智伯所築的堤垻。 太陽神鳥究竟在哪裡,反而覺得天空像漏了一樣低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五月九日至月望期間連續大雨的景象,通過“陸走無非水,樓居竝是泥”生動展現了水患的嚴重性。詩中“褰裳難跋涉,執蓋睏扶攜”進一步以行人的艱難跋涉來躰現雨勢之大。後兩句“國慮白圭壑,城危智伯堤”運用典故,暗示了國家對水患的深切憂慮。結尾“暘烏果安在,轉覺漏天低”則通過寓言式的表達,抒發了對天氣持續隂雨的無奈與憂慮。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