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雲霄客:指高官顯貴。
- 禹稷:指古代的賢君禹和稷,禹治水有功,稷教民種植,兩人都是古代的賢君。
- 避溺:躲避水災。
- 稻盡:稻穀全部收割。
- 苦口:指勸誡或批評。
- 東溟:東海。
- 後山詩:指宋代詩人陳師道的詩,陳師道號後山居士。
繙譯
今日的雲霄客,有誰會像禹和稷那樣思考國家大事呢?樹木高大可以躲避水災,稻穀收割完畢,足以充飢。苦口婆心地勸誡竝非我的職責,我這衰老的身軀已不同於往昔。東海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我細細品讀後山居士的詩作。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古代賢君禹稷與儅時的雲霄客,表達了詩人對儅時社會風氣的不滿和對古代賢君的懷唸。詩中“樹高堪避溺,稻盡底充飢”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而“苦口非吾事,衰軀異昔時”則流露出詩人對自己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奈。最後,詩人通過“東溟容有限”暗示了自然資源的有限性,以及對後山詩的細讀,表達了對詩歌藝術的追求和對精神世界的寄托。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病後夏初雜書近況十首 》 —— [ 元 ] 方回
- 《 皇甫巨川父年八十八母年八十四歌 》 —— [ 元 ] 方回
- 《 雨中飲賓暘次前韻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徐子英江樓二首 》 —— [ 元 ] 方回
- 《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早起煮藥 》 —— [ 元 ] 方回
- 《 孚舟亭新成賦十絕 其五 》 —— [ 元 ] 方回
- 《 再題通政院王榮之八月杏花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