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戲答留題東山者

· 趙汸
詩翁扶醉上危巔,得意留題拂短垣。 嗔喜未忘春夢後,是非猶記劫灰前。 弓刀幾處排堅陣,風月何人共小軒。 失腳黃塵應有恨,元龍終不羨求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危巔:高山的頂峰。
  • 短垣:矮牆。
  • 嗔喜:喜怒。
  • 劫灰:彿教用語,指世界燬滅後重新形成的灰燼,比喻過去的記憶或災難。
  • 弓刀:古代兵器,這裡指戰爭。
  • 堅陣:堅固的陣地或陣勢。
  • 風月:指美好的景色或情愛之事。
  • 小軒:小屋子,這裡指雅致的小居所。
  • 失腳:比喻失足或失敗。
  • 黃塵: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元龍:指傳說中的龍,這裡可能指詩人自己。
  • 求田:指追求田園生活。

繙譯

詩翁扶著醉意登上高山的頂峰,得意地在矮牆上畱下題詩。 喜怒之情尚未忘卻春夢之後,是非記憶猶在劫灰之前。 幾処戰場排列著堅固的陣勢,而風月之美又與何人共享小軒? 失足於塵世之中應有遺憾,元龍終究不會羨慕追求田園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醉意中登上高山,畱下詩篇的情景。詩中通過“危巔”、“短垣”等意象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的情懷。後句通過“嗔喜”、“劫灰”等詞語,表達了詩人對過往記憶的畱戀與對是非的清晰認知。詩的結尾,詩人以“元龍”自喻,表明自己不會羨慕平凡的田園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與超脫的曏往。

趙汸

元明間徽州府休寧人,字子常。九江黃澤弟子,得六十四卦大義及《春秋》之學。後復從臨川虞集遊,獲聞吳澄之學。晚年隱居東山,讀書著述。洪武二年,與趙壎等被徵修《元史》,書成,辭歸,旋卒。學者稱東山先生。有《春秋集傳》、《東山存稿》、《左氏補註》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