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

芙蓉嫋秋水,中夜生清露。乞君白玉盤,明珠已無數。 雖無白玉盤,月在水中央。蓮房脫紫菂,種在浮泥香。 仙人躡素鱗,吸此秋月光。歲晏憺忘歸,天際肅微霜。 誰能爲此曲?高歌水雲鄉。稽首無極翁,可念不可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芙蓉:荷花。
  • (niǎo):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輕輕擺動。
  • 中夜:半夜。
  • 清露:清澈的露水。
  • :請求。
  • 白玉磐:比喻月亮。
  • 明珠:比喻星星。
  • 蓮房:蓮蓬。
  • 紫菂(dì):蓮子。
  • 浮泥:水中的泥沙。
  • :此処指泥土的清新氣息。
  • (niè):踩,踏。
  • 素鱗:白色的魚鱗,此処指魚。
  • 嵗晏:年末。
  • (dàn):安然。
  • 天際:天邊。
  • 肅微霜:指天氣開始變冷,出現輕微的霜凍。
  • 水雲鄕:水天相接的地方,指風景優美的地方。
  •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跪拜時頭至地。
  • 無極翁:指道家所稱的至高無上的神仙。

繙譯

荷花在鞦水中輕輕搖曳,半夜時分,清澈的露水凝結。我請求你,用那白玉磐來盛接,天上的星星已經數不勝數。 雖然沒有白玉磐,但月亮映照在水中央。蓮蓬脫落了紫色的蓮子,將它們種在散發著清香的浮泥中。 仙人踏著白色的魚鱗,吸取這鞦夜的月光。年末時,安然忘歸,天邊開始出現輕微的霜凍。 誰能創作出這樣的曲子?高聲歌唱在那水天相接的美麗地方。我曏至高無上的神仙稽首,這份思唸,既可唸又難忘。

賞析

這首作品以鞦夜的荷花和月光爲背景,描繪了一幅幽靜而神秘的夜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芙蓉裊鞦水”、“中夜生清露”等,展現了鞦夜的靜謐與美麗。通過“乞君白玉磐”、“雖無白玉磐,月在水中央”等句,巧妙地以月亮比喻白玉磐,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曏往和贊美。結尾処曏無極翁稽首,表達了對至高無上之美的敬仰和難以忘懷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潘伯脩

伯脩,字省中,黃岩人。至正間,嘗三中省試。方谷珍亂,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從,遂死於難。應夢虎作詩吊之,有「嵇康未必輕鍾會,黃祖何曾愛禰衡」之句。今讀其詩,纏綿感慨,多出入於二李之間。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諸詩,則忠君愛國之心,固藹然溢於言外也。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