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史十忠詩

· 劉壎
淳熙名宰孫,比德粹如玉。 決科魁偉英,駸駸薦冠肅。 類田煩諫疏,相嗔俄嗾逐。 補郡仍免歸,黃流已漫陸。 天族日光薄,力疾支顛覆。 蹉跎南冠縶,道病死不辱。 往昔五峯堂,傾蓋語跋燭。 斯人真妙人,哀哉慳厚祿。 長揖丙辰魁,各天並黃鵠。 不有二忠存,千古笑科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淳熙:宋孝宗的年號(1174-1189)。
  • 決科:科舉考試。
  • 魁偉英:指在科舉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人。
  • 駸駸:形容迅速。
  • 薦冠肅:推薦爲官,指被提拔。
  • 類田:指官職。
  • 諫疏:向皇帝進諫的奏章。
  • 相嗔:相互責怪。
  • 嗾逐:指被貶謫或驅逐。
  • 補郡:補任地方官。
  • 黃流已漫陸:比喻國家陷入混亂或災難。
  • 天族:皇族。
  • 日光薄:比喻皇族的衰落。
  • 力疾支顛覆:努力支撐即將崩潰的局面。
  • 蹉跎:虛度光陰。
  • 南冠縶:被囚禁的士人。
  • 道病死不辱:因病而死,不失節操。
  • 五峯堂:可能指某個地方或建築。
  • 傾蓋:指交談。
  • 語跋燭:形容交談至深夜。
  • 慳厚祿:吝嗇給予高官厚祿。
  • 長揖:深深地鞠躬。
  • 丙辰魁:丙辰年(1256年)的科舉狀元。
  • 各天並黃鵠:各自在天空中飛翔的黃鵠,比喻各自有不同的命運。
  • 二忠:指兩位忠臣。
  • 科目:科舉考試的科目。

翻譯

淳熙年間的名宰相之孫,品德純潔如玉。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迅速被提拔爲官。因上諫疏而引起不滿,最終被貶謫。補任地方官後仍被免職,國家已陷入混亂。皇族日漸衰落,努力支撐即將崩潰的局面。虛度光陰,被囚禁的士人因病而死,不失節操。曾在五峯堂深夜交談,此人真是難得的人才,可惜未得厚祿。深深地鞠躬,丙辰年的科舉狀元,各自有不同的命運。若無兩位忠臣的存在,千古之後只會嘲笑科舉的科目。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淳熙年間名宰相之孫的描述,展現了其高尚的品德和不幸的命運。詩中「決科魁偉英」和「駸駸薦冠肅」描繪了其在科舉中的輝煌成就和迅速的晉升,而「類田煩諫疏,相嗤俄嗾逐」則反映了其因直言進諫而遭受的不幸。詩的後半部分則表達了對這位忠臣的哀悼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以及對忠臣價值的肯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忠臣的敬仰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劉壎

宋元間南豐人,字超潛,號水村。卓犖不羣。工詩文。宋亡十餘年,以薦署旴郡學正,又十餘年,命爲延平郡教授,秩滿歸裏卒。有《水雲村稿》 ► 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