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法

· 劉壎
喬木長千年,終不到霄漢。怒濤漲千尺,終亦有畔岸。 倘非分限本截然,波吞天地枝插天。位極三公殊未愜,粟積千倉猶道乏。 黃金滿匱尚求多,華屋連雲常苦狹。人心無足時,天道有止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霄漢(xiāo hàn):天空極高處。
  • 畔岸(pàn àn):邊際,界限。
  • 倘非:如果不是。
  • 分限:界限,限制。
  • 截然:分明地,清楚地。
  • 位極三公:指官位達到最高級別。三公,古代官職,指太尉、司徒、司空。
  • (qiè):滿足,滿意。
  • (kuì):箱子,這裏指裝滿。
  • 華屋:華麗的房屋。
  • 天道:自然法則,天理。

翻譯

高大的樹木雖能生長千年,但終究無法觸及天空。洶涌的波濤即使漲至千尺,也終有其邊際。如果不是因爲本就有着明確的界限,波濤可能會吞噬天地,樹枝可能會刺破天際。即使官位達到最高,人們仍未感到滿足;即使糧食堆積如山,仍有人抱怨不足。黃金裝滿了箱子,卻還在追求更多;房屋連綿不斷,卻仍覺得空間狹小。人的慾望永無止境,但天道自有其法則,給予限制。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自然界的限制和人的無盡慾望,深刻揭示了人心的貪婪與天道的平衡。詩中以「喬木」和「怒濤」爲喻,形象地表達了自然界的界限,而「位極三公」、「粟積千倉」等則反映了人的不滿足。最後兩句「人心無足時,天道有止法」點明瞭主題,即無論人的慾望如何膨脹,天道總有其不可逾越的法則,提醒人們要知足常樂,順應天道。

劉壎

宋元間南豐人,字超潛,號水村。卓犖不羣。工詩文。宋亡十餘年,以薦署旴郡學正,又十餘年,命爲延平郡教授,秩滿歸裏卒。有《水雲村稿》 ► 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