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史十忠詩
時平輒棄置,事迫甘前驅。
嗚呼忠義臣,匪直科目儒。
江寒朔吹急,列城同一趨。
豈不寄便安,綱常乃當扶。
移檄倡諸鎮,奮袂躬援枹。
川決莫我回,萬險棲海隅。
天乎復不濟,道窮竟成俘。
一死事乃了,吾頭任模糊。
悠悠譏好名,責人無已夫。
三衢有魁相,投老作尚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時平:指和平時期。
- 輒棄置:總是被忽視或放棄。
- 事迫:事情緊急。
- 甘前驅:甘願衝鋒在前。
- 匪直:不只是。
- 科目儒:指通過科舉考試的儒生。
- 朔吹:北風。
- 列城:指各個城池。
- 同一趨:一致向同一個方向。
- 寄便安:寄託於暫時的安寧。
- 綱常:指社會倫理道德。
- 移檄:發佈檄文。
- 倡諸鎮:號召各鎮。
- 奮袂:揮動袖子,表示決心。
- 躬援枹:親自拿起鼓槌,指親自指揮作戰。
- 川決:河流決口,比喻形勢不可逆轉。
- 莫我回:無法回頭。
- 海隅:海邊。
- 不濟:不成功。
- 道窮:走投無路。
- 成俘:成爲俘虜。
- 任模糊:任由模糊,指不在乎名聲。
- 悠悠:遙遠,指人們對他的評價。
- 譏好名:嘲笑他追求名聲。
- 責人無已夫:責備他人無休止。
- 三衢:地名,指三門峽。
- 魁相:指有才能的宰相。
- 投老:晚年。
- 尚書:古代官職,相當於部長。
翻譯
在和平時期總是被忽視,但在緊急情況下甘願衝鋒在前。這些忠義之臣,不只是通過科舉考試的儒生。北風急促,各個城池一致向同一個方向。難道他們不希望寄託於暫時的安寧嗎?但社會倫理道德才是應當扶持的。他們發佈檄文,號召各鎮,揮動袖子,親自拿起鼓槌指揮作戰。形勢如同河流決口,無法回頭,他們只能在海邊艱難生存。天意似乎也不助他們,最終走投無路成爲俘虜。一旦死亡,事情就結束了,他們不在乎名聲是否清晰。人們對他們的評價遙遠而模糊,嘲笑他們追求名聲,責備他人無休止。三門峽有位有才能的宰相,晚年成爲了尚書。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和平時期與緊急情況下的不同態度,讚揚了那些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忠義之臣。詩中,「時平輒棄置,事迫甘前驅」一句,既揭示了社會對忠義之臣的忽視,也展現了他們的無私與勇敢。後文通過對他們奮不顧身、堅守綱常的描述,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忠義精神。最後,詩人通過對「悠悠譏好名」的批判,表達了對世俗眼光的不屑,以及對真正忠義之臣的敬仰。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忠義之臣的高尚品質和堅定信念。
劉壎的其他作品
- 《 贺新郎 其一 催花呈赵云舍 》 —— [ 元 ] 劉壎
- 《 句 其二 》 —— [ 元 ] 劉壎
- 《 湘靈瑟故妓周懿葬橋南 》 —— [ 元 ] 劉壎
- 《 補史十忠詩 》 —— [ 元 ] 劉壎
- 《 太常引 · 送丁使君 》 —— [ 元 ] 劉壎
- 《 補史十忠詩 》 —— [ 元 ] 劉壎
- 《 謁金門 · 其二慶彭教任滿 》 —— [ 元 ] 劉壎
- 《 清平樂 · 贈教坊樂師 》 —— [ 元 ] 劉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