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尚書夜山圖

吳山面滄江,中秋氣颯爽。 樓居謫仙后,公退謝塵鞅。 孤月出海上,高懷一俯仰。 佳哉高侯畫,得意超象罔。 我來秋向晚,月色寒莽蒼。 山遠落木淨,風高怒潮響。 奔騰萬雲氣,忽駕蒼虯上。 平湖雨翻江,渺渺波盪槳。 回思圖畫時,歲月倏已往。 山川更晦明,陰陽遞消長。 人生何獨勞,侷促老穹壤。 我將乘倒景,千載縱清賞。 松喬遺世人,一笑凌煙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謫仙:指被貶謫的仙人,這裏比喻高雅脫俗的人。
  • 公退:指官員退休。
  • 塵鞅:指世俗的束縛。
  • 象罔:指虛無縹緲的境界。
  • 莽蒼:指空曠無邊的樣子。
  • 奔騰:形容雲氣翻滾的樣子。
  • 蒼虯:指青色的龍。
  • 渺渺:形容水面遼闊無邊。
  • 晦明:指光線暗淡和明亮。
  • 陰陽:指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
  • 穹壤:指天地。
  • 倒景:指倒影。
  • 松喬:指松樹和喬木,比喻長壽。
  • 凌煙像:指高聳入雲的雕像。

翻譯

吳山面對着滄江,中秋時節氣候清爽。住在樓上的謫仙之後,退休後遠離塵世的束縛。孤月從海上升起,高遠的情懷一覽無餘。高侯的畫作真是佳作,超脫了現實的束縛。我來時已是秋末,月光寒冷,山野空曠。山遠處的樹木乾淨利落,風大潮水洶涌。萬朵雲氣奔騰,忽然間青龍騰空而起。平靜的湖面雨如翻江,波濤盪漾着槳聲。回想起畫中的景象,歲月匆匆流逝。山川變換着明暗,陰陽交替消長。人生爲何如此勞碌,侷限於這天地之間。我願乘着倒影,千年縱情欣賞。松樹和喬木象徵着世外之人,一笑之間超越了雲端的雕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秋時節吳山的景色,通過對比畫中的景象和現實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孤月出海上」、「風高怒潮響」等,展現了壯闊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內心世界。同時,通過對「謫仙」、「公退」等詞語的使用,體現了作者超脫塵世、嚮往自由的精神追求。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闊,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鄧文原

元綿州人,徙錢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學工古文。世祖時闢爲杭州路儒學正,調崇德州教授,擢應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遷翰林待制,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鞫獄明敏。英宗至治間,召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泰定帝時,召拜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均以疾辭。爲人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有後人所輯《巴西集》。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