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別離

霜落江寒鳴雁稀,倚樓人定怨歸遲。 笛聲喚起山頭月,飛上青天照別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鳴雁:鳴叫的大雁。
  • 人定:指夜深人靜之時。
  • 山頭月:山巔之上的月亮。

翻譯

霜降之後,江水變得寒冷,鳴叫的大雁也變得稀少。在夜深人靜時,有人倚着樓臺,抱怨着歸人遲遲不歸。笛聲悠揚,彷彿喚起了山巔上的月亮,它飛上青天,照亮了這別離的場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秋夜別離的畫面,通過「霜落江寒」和「鳴雁稀」來渲染季節的蕭瑟和孤獨感。詩中「倚樓人定怨歸遲」一句,直接表達了人物內心的期盼與失望。後兩句「笛聲喚起山頭月,飛上青天照別離」則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將月亮賦予了生命,彷彿是被笛聲所感動,特意升起以照亮和見證這場別離,增添了詩意的浪漫和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場景的深刻感受。

劉秉忠

劉秉忠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爲僧時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博學多藝,尤邃於《易》及邵雍《皇極經世》。初爲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爲僧。乃馬真後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上書數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於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及即位,秉忠採祖宗舊典宜於今者,條列以聞。中統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建議以燕京爲首都,改國號爲大元,以中統五年爲至元元年。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之。卒諡文正。有《藏春集》。 ► 140篇诗文

劉秉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