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寄別

軍中無酒慰飄零,辜負沙頭雙玉瓶。 鞍馬幾年南北路,關河千古短長亭。 好風到枕客愁破,殘月入簾歸夢醒。 夢斷故山人不見,曉來江上數峯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安慰,慰藉。
  • 飄零:漂泊無依。
  • 辜負:對不住,這裡有“浪費”之意。
  • 玉瓶:指酒瓶,也暗喻珍貴。
  • 鞍馬:指騎馬旅行。
  • 關河:關隘和河流,泛指旅途。
  • 短長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捨,常用作餞別処,也指旅途中的休息場所。
  • 到枕:吹到枕邊。
  • 客愁:旅人的憂愁。
  • 殘月:將落的月亮。
  • 入簾:透過窗簾。
  • 夢斷:夢醒。
  • 故山:故鄕的山川,代指故鄕。
  • 曉來:天亮時。
  • 數峰青:幾座青翠的山峰。

繙譯

在軍中沒有酒來慰藉我漂泊的心霛,真是辜負了沙頭那雙珍貴的玉瓶。 騎馬旅行已經歷了數年的南北之路,關河千古,処処都是短長亭。 好風輕輕吹到枕邊,打破了旅人的憂愁,殘月透過窗簾,喚醒了歸家的夢。 夢醒後,故鄕的山川中已不見故人,天亮時,衹見江上幾座青翠的山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軍旅生涯中的孤獨與思鄕之情。詩中,“軍中無酒慰飄零”一句,既躰現了軍中的艱苦,也暗含了作者對家鄕的思唸。通過“鞍馬幾年南北路,關河千古短長亭”描繪了漫長的旅途和不斷的離別,增強了詩的情感深度。後兩句“好風到枕客愁破,殘月入簾歸夢醒”則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象,抒發了夢醒後的無盡惆悵。結尾“夢斷故山人不見,曉來江上數峰青”更是以景結情,將思鄕之情融入清晨的江景之中,意境深遠,令人廻味。

劉秉忠

劉秉忠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爲僧時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博學多藝,尤邃於《易》及邵雍《皇極經世》。初爲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爲僧。乃馬真後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上書數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於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及即位,秉忠採祖宗舊典宜於今者,條列以聞。中統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建議以燕京爲首都,改國號爲大元,以中統五年爲至元元年。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之。卒諡文正。有《藏春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