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學翁兄

· 劉詵
七十老兄生理浮,未寒先試木棉裘。 管絃四海華筵月,鐘鼓半山僧寺秋。 醉裏一尊歌浩浩,老懷萬事嘆休休。 故人相棄誰來往? 惟有殷勤白髮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生理浮:生活不穩定。
  • 木棉裘:用木棉製成的棉衣。
  • 管絃:指音樂。
  • 華筵:盛大的宴席。
  • 鐘鼓:寺廟中的鐘聲和鼓聲。
  • 浩浩:形容歌聲宏大。
  • 休休:嘆息聲,表示無奈或放棄。
  • 殷勤:熱情周到。

翻譯

七十歲的老兄生活不穩定,天氣還未寒冷就先試穿了木棉製成的棉衣。在四海之內,月下華麗的宴席上奏響着管絃音樂,而在半山上的僧寺中,秋天的鐘鼓聲迴盪。醉酒之中,我高歌一曲,歌聲宏大,但老去的我只能嘆息萬事皆休。故人相繼離去,誰還會來往呢?只有熱情周到的白髮歲月留給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七十歲老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慨。詩中,「七十老兄生理浮」直接點明瞭老人的生活不穩定,而「未寒先試木棉裘」則通過細節描寫展現了老人對生活的謹慎和無奈。後兩句通過對管絃華筵和鐘鼓僧寺的對比,表達了老人對繁華與寧靜的矛盾感受。結尾的「故人相棄誰來往?惟有殷勤白髮留」則深刻反映了老人的孤獨和對過往歲月的懷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老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