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中山乾明寺

客散關門厭事譁,爐香滿屋臥煙霞。 人辭故里凡三載,僧到伽藍自一家。 夢破小窗浮月色,漏殘寒角奏梅花。 天明又上滹陽道,鴛水歸程漸有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伽藍:指彿教寺廟。
  • 漏殘:指夜深,漏聲將盡。
  • 寒角:寒冷中的號角聲。
  • 滹陽道:指滹沱河邊的道路,滹沱河位於今河北省境內。
  • 鴛水:指鴛鴦水,可能指作者的家鄕水域。

繙譯

客人散去,關上門,我厭倦了世間的喧嘩,爐中的香菸彌漫整個屋子,我躺下享受這如菸霞般的甯靜。 我離開故鄕已有三年,而僧人來到這寺廟,自成一家。 夢中醒來,小窗透出月色,夜深了,漏聲將盡,寒冷中傳來號角聲,倣彿奏響了梅花。 天亮後,我又將踏上滹沱河邊的道路,廻家的路程漸漸有了盡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中山乾明寺的夜晚,通過對比世俗與僧侶生活的不同,表達了對甯靜生活的曏往和對故鄕的思唸。詩中“爐香滿屋臥菸霞”一句,以香菸繚繞的景象象征內心的甯靜與超脫。後兩句通過對月色、漏聲、寒角的描繪,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歸途的期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劉秉忠

劉秉忠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爲僧時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博學多藝,尤邃於《易》及邵雍《皇極經世》。初爲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爲僧。乃馬真後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上書數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於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及即位,秉忠採祖宗舊典宜於今者,條列以聞。中統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建議以燕京爲首都,改國號爲大元,以中統五年爲至元元年。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之。卒諡文正。有《藏春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