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羅起初觀校場剪柳

· 劉詵
治世衣冠立九天,將軍語勇尚欣然。 元戎擁帳孤羆兀,萬衆圍風一騎先。 三箭髇鳴軍盡賀,兩行柳斷目無全。 鼓收人散成虧遠,惟有牛羊縱滿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治世:太平盛世。
  • 衣冠:指士大夫、官員。
  • 九天:極高的天空,比喻朝廷。
  • 將軍:軍事將領。
  • 語勇:談論勇敢之事。
  • 元戎:主帥。
  • 擁帳:圍繞帳篷。
  • 孤羆兀:孤立的熊,比喻孤獨而威武的將領。
  • 萬衆:衆多的人羣。
  • 一騎先:一匹馬領先。
  • 髇鳴:箭矢飛行的聲音。
  • 軍盡賀:全軍歡呼。
  • 兩行柳斷:兩排柳樹被剪斷。
  • 目無全:視野中沒有完整的景象。
  • 鼓收人散:鼓聲停止,人羣散去。
  • 成虧遠:成就與損失都已遠去。
  • 牛羊縱滿阡:牛羊自由地遍佈田間小路。

翻譯

在太平盛世,士大夫們高立於九天之上,將軍談論勇敢之事,依然興致勃勃。主帥圍繞帳篷,孤獨而威武,如同一頭孤立的熊,而萬衆則在風中圍觀,一匹馬率先衝出。三箭齊發,箭矢飛行的聲音響起,全軍歡呼,兩排柳樹被剪斷,視野中已無完整之景。鼓聲停止,人羣散去,成就與損失都已遠去,只留下牛羊自由地遍佈田間小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校場剪柳的盛況,通過將軍與士大夫的對比,展現了將軍的威武與孤獨。詩中「三箭髇鳴軍盡賀」一句,生動地表現了軍中的歡慶氣氛,而「兩行柳斷目無全」則巧妙地以柳樹被剪斷來象徵視野的侷限,暗示了戰爭的殘酷與無常。最後,「鼓收人散成虧遠,惟有牛羊縱滿阡」則表達了戰後的寧靜與田園生活的恬淡,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