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蕭上舍仁叟賦杭州舊遊

· 劉詵
帝城鐘鼓雨初晴,御柳春煙繞禁青。 萬里湖山天遠近,百年歌舞夢酣醒。 別離共嘆秋雙鬢,興廢惟餘月一庭。 寄語遺編須愛重,清時要聽伏生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別人作詩所用韻腳的次第來和詩。
  • 上舍:古代的學府名,這裏指在學府中的人。
  • 仁叟:對年長者的尊稱。
  • 帝城:京城,皇帝居住的城市。
  • 御柳:宮中的柳樹。
  • 春煙:春天水汽蒸騰形成的霧氣。
  • 禁青:宮中的青色,這裏指宮牆。
  • 酣醒:沉醉後醒來。
  • 伏生經:伏生所傳的經書,這裏泛指經典文獻。

翻譯

京城的鐘鼓聲在雨後初晴時響起,宮中的柳樹在春天的霧氣中環繞着青色的宮牆。 萬里湖山,無論遠近,都顯得天高雲淡;百年的歌舞,如同夢境,沉醉後醒來。 離別之時,我們共同感嘆歲月的流逝,雙鬢已秋;歷史的興衰,只剩下月光照耀着庭院。 寄語那些珍貴的文獻,需要被珍視和尊重,在清平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聆聽古人的經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後京城的寧靜與春意,通過對御柳、春煙的細膩刻畫,展現了宮廷的靜謐與生機。詩中「萬里湖山」與「百年歌舞」形成對比,表達了時間的深遠與人生的短暫。末句寄語珍視經典,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時代責任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既展現了自然美景,又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