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翠屏晚對齋

· 劉詵
幽居縹緲出修林,讀易焚香坐夕陰。 歸鳥不知元化役,青山俱是古人心。 鰲峯雲散天如畫,玉峽風來樹亦琴。 用世驅馳成底事,始知一靜抵千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居:隱居的地方。
  • 縹緲:形容隱約、不清晰的樣子。
  • 修林:長滿樹木的林子。
  • 讀易:閱讀《易經》。
  • 焚香:點燃香料,常用於冥想或祈禱。
  • 夕陰:傍晚的陰涼處。
  • 元化役:指自然的變化和規律。
  • 鰲峯:山峯名。
  • 玉峽:美麗的峽谷。
  • 用世驅馳:指在世俗中奔波勞碌。
  • 底事:何事,什麼事。
  • 一靜:指內心的寧靜。

翻譯

隱居之地在長滿樹木的林中若隱若現,我在傍晚的陰涼處點燃香料,靜坐閱讀《易經》。歸巢的鳥兒不知自然的變化規律,而青山依舊,見證着古人的心境。鰲峯上的雲散去,天空如畫般美麗,玉峽中風吹過,連樹木都彷彿奏起了音樂。在世俗中奔波勞碌究竟爲了何事,現在才明白,內心的寧靜抵得上千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居生活的寧靜畫面,通過「幽居」、「讀易」、「焚香」等詞語,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平靜的生活態度。詩中「歸鳥不知元化役,青山俱是古人心」表達了對自然和古人智慧的嚮往,而「用世驅馳成底事,始知一靜抵千金」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內心寧靜價值的認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