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蘇公哀輓

塞垣重鎮雪雲堆,畫諾人稱幕府材。 流馬道艱逢歲儉,涸魚民病得春回。 陽關猶記歌《三疊》,杜老俄成賦《八哀》。 夜靜燕臺山月冷,祇疑化鶴一歸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塞垣(sài yuán):邊塞的城牆。
  • 畫諾(huà nuò):簽字表示同意,這裏指處理公務。
  • 流馬:古代的一種運輸工具,這裏指運輸困難。
  • 涸魚(hé yú):乾涸的魚,比喻困境中的民衆。
  • 陽關:古代關隘名,這裏指邊關。
  • 《三疊》:古代歌曲名,這裏指蘇公的歌曲。
  • 《八哀》:古代詩篇名,這裏指杜甫的詩作。
  • 燕臺:古代臺名,這裏指高臺。
  • 化鶴:傳說中仙人化爲鶴的典故,這裏指蘇公的靈魂。

翻譯

邊塞的重鎮被雪雲覆蓋,處理公務的人被稱爲幕府的才俊。 運輸的道路艱難,正值歲荒,民衆如干涸的魚兒,春天帶來了一線生機。 還記得在邊關歌唱《三疊》,杜甫不久前才創作了《八哀》。 夜深了,燕臺上的山月顯得格外冷清,只覺得蘇公的靈魂彷彿化作鶴兒歸來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邊塞景象的描繪和對蘇公的懷念,展現了邊疆的艱苦和民衆的困苦。詩中「塞垣重鎮雪雲堆」一句,以雪雲堆積的景象,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的嚴寒和荒涼。後文通過「流馬道艱逢歲儉,涸魚民病得春回」進一步以比喻手法,表達了民衆在艱難歲月中的困苦和對春天的期盼。結尾的「夜靜燕臺山月冷,祇疑化鶴一歸來」則巧妙地運用了化鶴的典故,寄託了對蘇公的深切懷念和對其靈魂歸來的美好想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對邊疆守衛者和民衆的同情與敬意。

鄧文原

元綿州人,徙錢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學工古文。世祖時闢爲杭州路儒學正,調崇德州教授,擢應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遷翰林待制,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鞫獄明敏。英宗至治間,召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泰定帝時,召拜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均以疾辭。爲人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有後人所輯《巴西集》。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