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鬆壁
八月江頭茅屋破,日日盲風雨交和。眼前安得大廈成,拾遺歸來淚空墮。
紛紛萬木爭出山,瑣碎榱桷非爲難。萬牛莫挽楩與楠,往往棄置丘壑間。
獨立風霜二千尺,未識何時逢匠石,白頭老樵空嘆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盲風:指迅疾猛烈的風。
- 交和:交織和合,這裏指風雨交加。
- 大廈:高大的房屋。
- 拾遺:指杜甫,因其曾任左拾遺,此處借指詩人自己。
- 榱桷(cuī jué):屋椽,比喻普通的事物。
- 楩楠(pián nán):兩種珍貴的樹木,比喻傑出的人才。
- 丘壑:山丘和溝壑,比喻偏遠之地。
- 匠石:古代傳說中的巧匠,比喻能識才用才的人。
- 老樵:老樵夫,此處可能指詩人自己。
翻譯
八月江邊的茅屋破敗不堪,日復一日,狂風暴雨交織在一起。眼前怎能期待有高大的房屋建成,像杜甫那樣歸來,只有淚水空自落下。
衆多樹木爭相從山中生長出來,細碎的屋椽雖多卻不足爲難。但珍貴的楩楠樹,即使萬牛也難以拖動,它們往往被遺棄在偏遠的山丘溝壑之間。
獨自站立在風霜之中,高達二千尺,不知何時能遇到那位傳說中的巧匠,白頭的老樵夫只能空自嘆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破敗的茅屋、狂風暴雨以及被遺棄的珍貴樹木,表達了詩人對時世不公和人才埋沒的深切感慨。詩中「拾遺歸來淚空墮」一句,借杜甫之名,抒發了詩人自己的悲憤之情。末句「白頭老樵空嘆息」更是以老樵夫自喻,抒發了對無人賞識的無奈與哀愁。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