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淳安徐教諭之任

· 楊載
握手出南城,眷眷從此辭。 蒼茫寒江色,日暮浮雲滋。 大舟挾雙櫓,輕若駟馬馳。 淳安衆才彥,並遲得師資。 擊鼓會高堂,帷帳春風吹。 執經列座下,質問無留疑。 平生五車書,少出胸中奇。 欻然聽佳譽,庶用懌我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眷眷:依戀不捨的樣子。
  • 蒼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 寒江:寒冷的江水。
  • 浮雲:飄動的雲彩。
  • 大舟:大船。
  • 雙櫓:兩支槳。
  • 駟馬:古代四匹馬駕的車。
  • 才彥:有才華的人。
  • 師資:教育的資源和指導者。
  • 高堂:高大的廳堂。
  • 帷帳:帳幕。
  • 執經:手持經書。
  • 質問:提出問題以求解答。
  • 五車書:形容學識淵博。
  • 欻然:忽然。
  • 佳譽:美好的聲譽。
  • :高興,愉快。

翻譯

我們握手告別南城,依依不捨地從此分別。眼前是一片蒼茫的寒江景色,日暮時分,浮雲飄動。大船上裝着雙櫓,輕輕搖動,就像四匹馬駕車一樣迅速。淳安有許多才華橫溢的人,他們都在等待得到好的教育資源。在高大的廳堂裏擊鼓聚會,春風吹動着帳幕。學生們手持經書,坐在座位下,提出問題以求解答,沒有留下任何疑問。你平生學識淵博,很少顯露出心中的奇思妙想。忽然聽到對你的美好讚譽,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友人前往淳安擔任教諭的情景,通過寒江、浮雲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蒼茫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對友人學識的讚譽和對教育的重視,體現了詩人對知識和教育的尊重。結尾的「欻然聽佳譽,庶用懌我思」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未來成就的期待和自己的喜悅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教育的崇高理想。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