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頭同心芍藥出西城居民家

雙花窈窕照春深,盡日憑闌費苦吟。 背面紫雲分寶髻,合歡金縷結同心。 歌殘溱洧休相贈,瑞出揚州可重尋。 共向東風承雨露,不辭玉砌與山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頭同心芍藥:一種特殊的芍藥,花朵有兩個頭,象徵着同心。
  • 窈窕:形容女子文靜而美好。
  • 春深:春天已經很深,即春末。
  • 憑闌:靠着欄杆。
  • 寶髻:古代婦女髮髻的一種,這裏比喻芍藥的花朵。
  • 合歡金縷:金縷,金絲;合歡,雙花並蒂,象徵着歡樂和團結。
  • 溱洧:古代地名,這裏指《詩經·溱洧》中男女相贈芍藥以表達愛意的情景。
  • 揚州:古代著名的芍藥產地。
  • 玉砌:玉石臺階,指高貴的地方。
  • 山林:山野林間,指自然環境。

翻譯

兩朵美麗的芍藥花在春末時分顯得格外窈窕,我整日倚着欄杆,沉醉於這美景中,苦苦吟詠。 它們背對着背,紫色的花瓣如同分開的寶髻,而金色的花絲則象徵着歡樂與團結,結成了同心。 歌聲漸漸消逝,不再需要像《詩經·溱洧》中那樣相互贈送芍藥來表達愛意,因爲這珍貴的花朵在揚州依然可以尋得。 我們一同在東風中承受雨露的滋潤,無論是高貴的地方還是自然的山林,都不辭辛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雙頭同心芍藥的美麗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芍藥的形態和象徵意義。詩中,「雙花窈窕照春深」一句,既描繪了芍藥的美麗,又暗示了春天的深沉。後文通過「背面紫雲分寶髻,合歡金縷結同心」進一步以比喻手法讚美了芍藥的獨特之美。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芍藥的珍視,無論是在高貴的場所還是在自然的山林,都願意承受雨露,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和尊重。

汪澤民

元寧國宣城人,字叔志,號堪老真逸。仁宗延祐五年進士。授嶽州路同知,歷南安、信州、平江三路總管府推官,治獄明敏。調兗州知州,除國子司業,與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遷集賢直學士,尋以禮部尚書致仕。與張師愚合編有《宛陵羣英集》。卒諡文節。 ► 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