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甲申:指某年的甲申年。
- 平章:古代官名,相當於宰相。
- 喀喇公: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西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鳳毛: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物。
- 馬踣:馬倒下,這裏可能指墓地附近的景象。
- 故相塋:已故宰相的墳墓。
- 班荊:指用荊條編制的遮陽或遮雨的器具。
翻譯
春風輕拂面龐,又是一年清明時節,我們一同在西山的晨曦中出城。 楊柳依依,數座村莊在煙霧之外掠過,杏花盛開,十里花海如雪中行走。 鳳凰的羽毛象徵着世代賢臣的吉祥,馬兒倒下的地方,人們傳說着那是已故宰相的墓地。 祭拜完畢,歸途中思緒萬千,一尊酒在松樹下,我們重新鋪開荊條坐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明時節與衆人一同前往西山祭拜的情景。詩中通過春風、楊柳、杏花等自然元素,營造出清新而略帶哀愁的氛圍。後兩句通過對鳳毛和馬踣的描寫,隱喻了賢臣的珍貴和歷史的滄桑。結尾處的酒與松下重鋪荊條,則表達了歸途中的深沉思緒和對往昔的緬懷。
周伯琦
元饒州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周應極子。幼入國學爲上舍生,以蔭補南海簿,三轉爲翰林修撰,順帝至正中累遷參知政事,招諭平江張士誠,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餘年。士誠滅,乃歸,尋卒。儀觀溫雅,博學工文章,尤以篆隸真草擅名。有《說文字原》、《六書正訛》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