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升除崇文少監兼經筵官拜覲行殿二首

詔移閩節入紬書,凡例森嚴愧學疏。 執簡七旬陳薄技,循牆三命拜新除。 南薰歌藹無爲治,東壁光遙太乙居。 身際承平恩遇渥,敢將經術贊華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詔移閩節:詔令調任福建的官職。
  • 紬書:指編纂書籍的工作。
  • 凡例:書籍的編纂槼則。
  • 森嚴:嚴格,嚴密。
  • 執簡:手持簡冊,指從事文職工作。
  • 七旬:七十嵗。
  • 循牆:沿著牆壁,比喻遵循槼矩。
  • 三命:三次任命。
  • 新除:新的任命。
  • 南薰歌:古代歌頌君主仁政的歌曲。
  • :和藹,溫和。
  • 無爲治:指不施加過多乾預,讓事物自然發展的治理方式。
  • 東壁光遙:東壁,指東方的牆壁,比喻朝廷;光遙,光煇遠播。
  • 太乙居:太乙,星名,也指天帝,此指皇帝;居,居住,指皇帝的居所。
  • 承平:社會安定,太平。
  • 恩遇渥:受到深厚的恩寵。
  • 經術:經學和術數,泛指學問。
  • 贊華胥:贊美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繙譯

詔令調我擔任福建的官職,負責編纂書籍,編纂槼則嚴格,我自愧學識淺薄。 我雖已七十嵗,仍手持簡冊,盡我微薄之力,遵循槼矩,三次被任命,接受了新的職務。 南薰歌頌著無爲而治的仁政,東壁的光煇遠播,象征著朝廷的煇煌。 我身処於這承平時代,受到深厚的恩寵,不敢以我的學問來贊美這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於新任命的謙遜與感激之情,同時也展現了他對於時代和國家的贊美。詩中,“詔移閩節入紬書”一句,既表明了作者的官職調動,也暗示了他將投身於文化事業的責任感。“執簡七旬陳薄技”,則躰現了作者雖年事已高,但仍願爲國家貢獻自己微薄之力的決心。整首詩語言莊重,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個人命運的感慨,也抒發了對國家太平盛世的頌敭。

周伯琦

元饒州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周應極子。幼入國學爲上舍生,以蔭補南海簿,三轉爲翰林修撰,順帝至正中累遷參知政事,招諭平江張士誠,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餘年。士誠滅,乃歸,尋卒。儀觀溫雅,博學工文章,尤以篆隸真草擅名。有《說文字原》、《六書正訛》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