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 · 喜春來(三首)

親登華嶽悲哀雨,自捨資財拯救民,滿城都道好官人。還自哂,比顏御史費精神。 路逢餓殍須親問,道遇流民必細詢,滿城都道好官人。還自哂,只落的白髮滿頭新。 鄉村良善全性命,廛市兇頑破膽心,滿城都道好官人。還自哂,未戮亂朝臣。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釋

華岳:華山神廟。 悲哀雨:意即求神佛慈悲降雨。 「親登華岳悲哀雨,自捨資財拯救民」句:《元史·卷一百七十五·張養浩傳》説他接受陝西行臺中丞的任命後,「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餓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道經華山,禱雨於岳祠。」 還自哂:自己嘲笑自己。 比顔御史費精神:顔子推先後在北齊、北周任中書舍人和御史上士 ,著有《顔氏家訓》一書傳世。全句意謂做官比著書難。 餓殍:餓死的人。 廛市:集市、城市。 破膽心:戰膽心驚。《元史·卷一百七十五·張養浩傳》載:張養浩作堂邑(在今山東)縣令時,曾免除了被饑寒所迫、鋌而走險的所謂「盜賊」朔望參拜,對殺人凶犯李虎等則依法制載。 未戮亂朝臣:未能殺掉那些擾亂朝政的奸臣。戮,殺。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