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還自上京途中紀事十首

洪贊地何高,居人汲井勞。 二錢博鬥水,百丈曳修綯。 石亂山餘骨,沙深溪不毛。 豈知江海上,終日厭波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洪贊: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汲井:從井中取水。
  • 二錢:指用兩文錢交換。
  • :交換。
  • 鬥水:一斗水,形容水量不多。
  • 百丈:形容繩索很長。
  • :拉,牽引。
  • 修綯:長繩。
  • 山餘骨:山體裸露,只剩下骨架,形容山石多,植被少。
  • 不毛:不長植物,貧瘠。
  • 江海:泛指江河湖海。
  • 厭波濤:厭倦了波濤,指厭倦了航海的艱辛。

翻譯

洪贊這個地方地勢高峻,居民取水十分辛苦。用兩文錢換取一斗水,需要用長達百丈的繩索從井中拉上來。山石裸露,沙地深邃,植被稀少。在這樣的地方生活,誰還會想念江海上的波濤,終日厭倦那航海的艱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洪贊地區的艱苦生活環境,通過對比高地的取水困難與江海的波濤,表達了作者對安定生活的嚮往。詩中「二錢博鬥水,百丈曳修綯」生動地展現了居民取水的艱辛,而「石亂山餘骨,沙深溪不毛」則進一步以山石裸露、沙地貧瘠的景象,加深了對該地環境的描寫。最後兩句「豈知江海上,終日厭波濤」則巧妙地通過反問,表達了作者對平靜生活的渴望。

周伯琦

元饒州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周應極子。幼入國學爲上舍生,以蔭補南海簿,三轉爲翰林修撰,順帝至正中累遷參知政事,招諭平江張士誠,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餘年。士誠滅,乃歸,尋卒。儀觀溫雅,博學工文章,尤以篆隸真草擅名。有《說文字原》、《六書正訛》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