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雜興和前韻

隔溪茅屋曙光分,簌簌紅桃映此君。 煙圃藥苗晴後種,風窗香靄靜中聞。 秦人無復歌黃鳥,華嶽猶堪臥白雲。 怪殺楊花輕薄甚,滿衣吹作雪紛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曙光分:曙光初現,分外明亮。
  • 簌簌:形容花瓣輕輕飄落的聲音。
  • 紅桃:桃花。
  • 映此君:映照著這位君子,即詩人自己。
  • 菸圃:菸霧繚繞的園圃。
  • 葯苗:葯材的幼苗。
  • 風窗:有風透過的窗戶。
  • 香靄:香氣繚繞。
  • 秦人:指古代秦地的人。
  • 黃鳥:黃鶯。
  • 華嶽:華山。
  • 白雲:象征隱居或高潔。
  • 怪殺:非常奇怪。
  • 楊花:楊樹的花,即柳絮。
  • 輕薄甚:非常輕浮。

繙譯

隔著谿流,茅屋在曙光中分外明亮,桃花簌簌落下,映照著我。 菸霧繚繞的園圃裡,葯材的幼苗在晴朗後被種植,風透過窗戶,香氣在靜謐中聞到。 古代秦地的人不再歌唱黃鶯,而我卻可以在華山上臥看白雲。 非常奇怪的是,楊花如此輕浮,滿衣都被吹成了雪花紛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田園的甯靜與美好,通過桃花、葯苗、香靄等自然元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秦人無複歌黃鳥,華嶽猶堪臥白雲”一句,既表達了對古代秦地文化的懷唸,又抒發了對高潔隱逸生活的憧憬。結尾的“怪殺楊花輕薄甚,滿衣吹作雪紛紛”則巧妙地以楊花比喻世事的紛擾,與前文的甯靜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紛擾世界的超然態度。

李延興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繼本。李士贍子,少以詩名。順帝至正十七年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末兵亂,隱居不仕。河朔學者多從之,以師道尊於北方。入明,曾出典淶水、永清縣學。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