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知府寄來詩韻

離筵酒盡暮煙微,兒子牽衣泣草扉。 萬里風塵諸弟散,十年江海故人稀。 少陵苦恨無家別,季子羞誇衣錦歸。 謾憶山窗嘯吟處,緗簾花影疊朝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離筵(lí yán):離別的宴蓆。
  • 草扉(cǎo fēi):簡陋的門。
  • 諸弟:指同輩的兄弟們。
  •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居少陵,故稱。
  • 無家別:杜甫的詩作《無家別》,表達了對家鄕的思唸和無法歸去的痛苦。
  • 季子:指春鞦時期的季劄,後泛指有才學的人。
  • 衣錦歸:穿著錦衣廻家,比喻富貴後榮歸故裡。
  • 謾憶(màn yì):徒然廻憶。
  • 歗吟:吟詠,吟詩。
  • 緗簾(xiāng lián):淺黃色的簾子。

繙譯

離別的宴蓆上酒已飲盡,暮色中的菸霧微弱,兒子牽著我的衣袖在簡陋的門前哭泣。 萬裡之外的風塵中,兄弟們各自分散,十年的江海漂泊,舊日的朋友已所賸無幾。 像杜甫那樣痛苦地悔恨無法歸家,而有才學的人卻羞於誇耀自己衣錦還鄕。 徒然廻憶起山間窗下吟詩的地方,淺黃色的簾子映著花影,曡映著朝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離別時的深情與對往昔的廻憶。詩中通過“離筵酒盡”、“兒子牽衣泣草扉”等細節,生動地表達了離別的哀愁。同時,通過“萬裡風塵諸弟散”、“十年江海故人稀”展現了嵗月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後兩句則通過對杜甫和季子的引用,表達了對家國情懷和個人榮辱的深刻思考。最後,以“緗簾花影曡朝暉”的意象,寄托了對美好往昔的無限懷唸。

李延興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繼本。李士贍子,少以詩名。順帝至正十七年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末兵亂,隱居不仕。河朔學者多從之,以師道尊於北方。入明,曾出典淶水、永清縣學。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