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上京慈仁宮進講紀事

黼扆臨西內,文臣侍大廷。 曙光團露瓦,暑氣散風櫺。 香案陳羣玉,彤惟對六經。 精微恭奏御,淵默靜垂聽。 共際天顏懌,因承聖德馨。 瓊漿能洗髓,霞醞可延齡。 臞體深淪浹,丹心欲鏤銘。 錦鋪川草碧,龍繞甸山青。 芍藥搖樊檻,枌榆護迾軿。 巡方虞典禮,講學漢宮庭。 道統齊天地,彝倫炳日星。 八荒暨聲教,萬國永儀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黼扆(fǔ yǐ):古代帝王朝服上的黑白相間的斧形花紋,此處指皇帝。
  • 西內:皇宮的西側。
  • 文臣:指有學問的官員。
  • 大廷:朝廷。
  • 露瓦:露水覆蓋的瓦片。
  • 風櫺(líng):窗戶的格子。
  • 香案:供奉香燭的桌子。
  • 彤惟:紅色的屏風。
  • 六經:儒家經典,包括《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樂經》。
  • 奏御:向皇帝奏報。
  • 天顏:皇帝的面容。
  • 懌(yì):愉快。
  • 洗髓:比喻深層次的淨化。
  • 霞醞:美酒。
  • 延齡:延長壽命。
  • 臞體(qú tǐ):瘦弱的身體。
  • 淪浹(jiā):深入滲透。
  • 鏤銘:刻寫銘記。
  • 錦鋪:華美的地毯。
  • 川草:河邊的草。
  • 龍繞:龍形的裝飾。
  • 甸山:郊外的山。
  • 芍藥:一種花卉。
  • 樊檻(fán jiàn):圍欄。
  • 枌榆(fén yú):兩種樹名。
  • 迾軿(liè píng):排列整齊。
  • 巡方:巡視四方。
  • 虞典禮:古代的禮儀。
  • 講學:講授學問。
  • 道統:儒家學說的傳承。
  • 彝倫:基本的道德規範。
  • 八荒:四面八方。
  • 暨聲教:推廣教化。
  • 儀刑:典範。

翻譯

皇帝親臨皇宮西側,文臣們在朝廷中侍立。晨光中露水覆蓋的瓦片閃耀,暑氣隨着風從窗戶格子中散去。香案上陳列着珍貴的玉器,紅色的屏風前擺放着六經。精微的學問被恭敬地向皇帝奏報,皇帝靜靜地垂聽,深默不語。共同面對皇帝愉快的面容,感受到聖德的馨香。美酒彷彿能洗淨骨髓,仙釀可以延長壽命。瘦弱的身體深深地被這種氛圍滲透,內心充滿了忠誠,彷彿要刻寫銘記。華美的地毯上,河邊的草顯得格外碧綠,龍形的裝飾環繞着郊外的青山。芍藥在圍欄邊搖曳,枌榆樹排列整齊,守護着這片寧靜。巡視四方,舉行古代的禮儀,講授學問於漢宮之中。儒家學說的傳承與天地同在,基本的道德規範如日星般明亮。四面八方的聲教得以推廣,萬國都以之爲典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皇帝在慈仁宮接受文臣進講的莊嚴場景,通過細膩的意象和典雅的語言,展現了皇帝的尊貴與文臣的恭敬。詩中「黼扆臨西內」等句,以皇帝爲中心,描繪了朝會的肅穆與文臣的忠誠。後文通過「香案陳羣玉」、「彤惟對六經」等細節,進一步以物喻人,體現了皇帝對學問的重視和文臣對知識的尊重。全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敬仰和對儒家文化的推崇。

周伯琦

元饒州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周應極子。幼入國學爲上舍生,以蔭補南海簿,三轉爲翰林修撰,順帝至正中累遷參知政事,招諭平江張士誠,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餘年。士誠滅,乃歸,尋卒。儀觀溫雅,博學工文章,尤以篆隸真草擅名。有《說文字原》、《六書正訛》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