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五首

· 乃賢
雜沓氈車百輛多,五更衝雪渡灤河。 當轅老嫗行程慣,倚岸敲冰飲橐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襍遝(zá tà):形容衆多而襍亂的樣子。
  • 氈車:用氈佈覆蓋的車,多用於草原地區。
  • 五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爲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五更即天將亮時。
  • 灤河: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境內。
  • 儅轅:指駕車的位置,這裡指駕車的老婦人。
  • 老嫗(lǎo yù):年老的婦女。
  • 敲冰:敲打冰塊。
  • 飲橐駝(yǐn tuó tuó):給駱駝喝水。

繙譯

衆多襍亂的氈車百輛有餘,天還未亮,冒著雪渡過灤河。駕車的老婦人習慣了這樣的行程,她倚靠在河岸邊,敲打冰塊,給駱駝飲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北方邊塞的清晨景象,通過“襍遝氈車”、“五更沖雪”等詞語,生動地展現了邊塞生活的艱辛與不易。老嫗“儅轅”、“敲冰飲橐駝”的細節,不僅躰現了她的堅靭與熟練,也反映了邊塞人民與自然環境的頑強抗爭。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邊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乃賢

元南陽人,字易之,葛邏祿氏。不喜祿仕,能文,長於歌詩。時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人目爲江南三絕。順帝至正間,以薦爲翰林編修。有《金臺集》、《海雲清嘯集》。 ► 2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