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得
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 凡愚豈見知,豐幹卻相識。 見時不可見,覓時何處覓。 借問有何緣,卻道無爲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寒山:此処指唐代隱逸詩人寒山子,也指其所居住的寒山。
  • 拾得:詩人自稱,也是唐代著名僧人,與寒山子有交往。
  • 凡愚:指普通人,平凡愚昧之人。
  • 豐乾:唐代僧人,與寒山、拾得竝稱“三隱”。
  • 無爲力:無法做到,無能爲力。

繙譯

我住在寒山,我就是拾得。 平凡愚昧的人怎能理解我,衹有豐乾才能與我相識。 相見時難以相見,尋找時無処可尋。 若問有何緣分,我卻說無能爲力。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拾得對自己身份的認同,以及與世人的隔閡。詩中“寒山”與“拾得”既是地名與人名,也象征著超脫世俗的隱逸生活。通過對比“凡愚”與“豐乾”,詩人強調了自己與普通人的不同,以及與知音的難得。最後兩句則透露出一種無奈與超然,表達了詩人對於緣分的看法,即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唐代隱逸詩人的風格。

拾得

拾得

唐僧。太宗貞觀時人。天台山國清寺豐幹禪師遊鬆徑,見一十餘歲兒童,遂引至寺,付庫院。經三紀,令知食堂。與寒山友,狀類顛狂。閭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見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連臂走出,沈跡無所。胤復往寒巖謁問,便縮入巖穴中入滅。尋其遺物,唯於林間並村墅屋壁得詩三百餘篇。 ► 56篇诗文

拾得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