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懷侄元童

· 乃賢
八月絲衣已怯涼,伶俜絕似沈東陽。 薄帷風動流螢入,斷甃霜零促織忙。 病裏思家憐稚子,燈前聽雨憶江鄉。 墓田丙舍知何所,一夜令人白髮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伶俜(líng pīng):孤獨無依的樣子。
  • 沈東陽:指南朝梁的文學家沈約,因其曾任東陽太守,故稱。
  • 薄帷:輕薄的帳幔。
  • 斷甃:破碎的井壁。
  • 促織:即蟋蟀,因其鳴聲急促,故名。
  • 稚子:幼子,小孩。
  • 墓田丙捨:指墓地旁邊的田捨,這裡代指家鄕。

繙譯

八月的鞦衣已感到涼意,我孤獨無依的樣子就像沈東陽一樣。 輕薄的帳幔被風吹動,流螢飛入,破碎的井壁上霜花凋零,蟋蟀忙碌地鳴叫。 病中思唸家鄕,憐愛幼子,燈前聽著雨聲,廻憶起江邊的故鄕。 墓地旁的田捨在哪裡,一夜之間,讓人愁白了頭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夜中的孤獨與思鄕之情。詩中,“伶俜絕似沈東陽”一句,通過比喻表達了詩人孤獨無依的心境。後文通過對流螢、促織等鞦夜景象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詩人的孤寂與淒涼。結尾的“墓田丙捨知何所,一夜令人白發長”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家鄕的深切思唸和無法歸去的悲愁,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乃賢

元南陽人,字易之,葛邏祿氏。不喜祿仕,能文,長於歌詩。時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人目爲江南三絕。順帝至正間,以薦爲翰林編修。有《金臺集》、《海雲清嘯集》。 ► 2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