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紫雲山:山名,象徵仙境。
- 大丹:指煉丹所得的仙丹。
- 步虛:道教中的一種修煉方式,意指超脫塵世,步向虛空。
- 華簌簌:形容聲音細碎,此處指步虛時可能伴隨的神祕聲音。
- 竹宮:指道觀,道教的修行場所。
- 佩珊珊:形容佩玉的聲音清脆悅耳。
- 弱水:神話中的水名,難以渡過,象徵遙遠或難以到達的地方。
- 樓船:古代大型船隻,此處指仙人的交通工具。
- 空壇:指道觀中的祭壇,空無一人,顯得淒涼。
- 寶劍寒:形容寶劍冷光閃閃,也暗示了道士的孤獨和冷清。
- 清淚如鉛:形容淚水沉重,情感深沉。
- 徵袂:征途中的衣袖,指旅途中的衣物。
- 笙鶴:指道教中仙人騎鶴吹笙的景象,象徵仙逝。
- 青巒:青翠的山巒,指仙境。
翻譯
先生居住在紫雲山,海上尋仙終於煉得大丹。 石洞中步虛時,華簌簌的聲音響起,竹宮中望拜時,佩玉珊珊作響。 雲深處的弱水,樓船遙遠,月落時空壇上,寶劍寒光閃爍。 清淚沉重,沾溼了征途的衣袖,愁聞笙鶴聲下,青翠的山巒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道士的仙境生活和深沉的情感。詩中,「紫雲山」、「大丹」等詞語構建了一個神祕的道教仙境,而「步虛」、「佩珊珊」等則描繪了道士的修煉和儀式。後半部分通過「弱水」、「空壇」等意象,傳達了道士對塵世的超脫和對仙境的嚮往。結尾的「清淚如鉛」和「笙鶴下青巒」則深刻表達了對逝去仙境的哀愁和對道士孤獨命運的同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對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
乃賢的其他作品
- 《 送經筵撿討鄒魯望之北流尹 》 —— [ 元 ] 乃賢
- 《 題會稽韓與玉秋山樓觀 》 —— [ 元 ] 乃賢
- 《 徐伯敬哀詩 》 —— [ 元 ] 乃賢
- 《 讀揭文安集 》 —— [ 元 ] 乃賢
- 《 月湖竹枝詞四首題四明俞及之竹嶼卷 》 —— [ 元 ] 乃賢
- 《 南城席上聞箏懷張子淵二首 》 —— [ 元 ] 乃賢
- 《 陵州 》 —— [ 元 ] 乃賢
- 《 題羅小川青山白雲圖為四明倪仲權賦 》 —— [ 元 ] 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