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浙西廉訪托克托使君

· 乃賢
銀牀清夜憶高譚,寄食門牆每自慚。 久望旌麾來闕下,忽聞驄馬渡江南。 宦情秋水人空老,世事浮雲總不堪。 獨有蘇公堤上柳,春來依舊綠毿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銀牀:指精美的牀榻,這裏可能指代清靜的居所。
  • 高譚:高談闊論,指與高人深談。
  • 寄食門牆:指寄居他人家中,依靠他人生活。
  • 自慚:自我感到羞愧。
  • 旌麾: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幟,這裏比喻高官的儀仗。
  • 闕下:宮闕之下,指京城。
  • 驄馬:青白色的馬,常用來指代官員的坐騎。
  • 宦情:官場生涯的感慨。
  • 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這裏可能指代歲月流逝。
  • 浮雲:比喻世事無常,變幻莫測。
  • 不堪:難以承受。
  • 蘇公堤:即杭州西湖的蘇堤,由蘇軾主持修建。
  • 毿毿(sān sān):形容柳枝細長的樣子。

翻譯

在清靜的夜晚回憶起與高人的深談,寄居他人家中每每感到自愧不如。 長久以來期盼着高官的儀仗從京城到來,忽然聽說官員的坐騎已經渡過江南。 官場生涯如同秋水般清澈,人卻空自老去,世事無常如浮雲,總是難以承受。 唯有蘇堤上的柳樹,每到春天依舊綠意盎然,柳枝細長如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感慨和對世事無常的無奈。詩中,「銀牀清夜憶高譚」展現了作者在靜夜中的深思,而「寄食門牆每自慚」則透露出他對自己境遇的不滿。後兩句通過對「旌麾」和「驄馬」的期待,表達了對高官顯貴的嚮往,但「宦情秋水人空老」和「世事浮雲總不堪」則深刻反映了官場的無情和世事的多變。結尾以蘇堤上依舊綠意盎然的柳樹,寄託了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乃賢

元南陽人,字易之,葛邏祿氏。不喜祿仕,能文,長於歌詩。時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人目爲江南三絕。順帝至正間,以薦爲翰林編修。有《金臺集》、《海雲清嘯集》。 ► 2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