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御史:古代官名,負責監察官員。
- 戮中臺:指御史在中央政府中被處死。
- 燈山奏疏:指關於燈山(可能指某種盛大的燈會或慶典)的奏章。
- 茅焦:人名,此處可能指某位敢於直言的官員。
- 獨知:只有我知道。
- 英材:傑出的人才。
- 九門:指皇城的九個門,泛指皇城。
- 捐軀諫:爲了進諫而犧牲生命。
- 百辟:指百官。
- 拜賜回:指官員們接受皇帝的賞賜後返回。
- 救荒遺愛:指在災荒時期留下的仁愛之舉。
- 曲江:地名,此處可能指祠堂所在的地方。
翻譯
剛聽說御史在中央政府中被處死,又見到了關於燈山的奏章。 我相信茅焦沒有死罪,只有我知道蘇軾是傑出的人才。 九門之內的人們爭相觀看爲了進諫而犧牲的場景,百官們驚傳着接受皇帝賞賜後返回的消息。 千古以來,在災荒時期留下的仁愛之舉依然被人們銘記,祠堂的門仍然向着曲江敞開。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御史被處死和燈山奏疏的事件,展現了詩人對直言進諫者的敬佩和對蘇軾才華的認可。詩中「九門爭看捐軀諫」一句,生動地描繪了人們對勇敢進諫者的關注和敬仰。結尾的「千古救荒遺愛在,祠門猶向曲江開」則表達了對歷史中仁愛之舉的懷念和對正義的堅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正義和才華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