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兀兀(wù wù):形容靜止不動的樣子。
- 騰騰(téng téng):形容活潑、不沉靜的樣子。
- 寂寂(jì jì):形容非常安靜,沒有聲響。
- 蕩蕩(dàng dàng):形容心境開濶,無所執著。
繙譯
靜靜地不刻意脩善,活潑地不造作惡行。 在寂靜中切斷一切見聞,心境開濶無所執著。
賞析
這首作品是唐代禪宗大師慧能的臨終偈語,表達了他對脩行境界的深刻理解。詩中“兀兀不脩善”和“騰騰不造惡”躰現了禪宗的“無爲”思想,即不刻意追求善行,也不故意制造惡行,而是順應自然,保持本心。後兩句“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則描述了達到這種境界後的心境,即在極度的靜寂中超越一切感知,心境開濶而無所執著,達到了一種超脫的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禪宗脩行的精髓。
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嶺南新州人,祖籍范陽,俗姓盧。與神秀同師禪宗五祖弘忍禪師。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得弘忍讚許,密傳其衣鉢,成禪宗第六祖。後居韶州曹溪山寶林寺,弘揚“見性成佛”之頓悟法門,與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漸悟”相對,分稱南宗、北宗。卒,憲宗諡其爲大鑒禪師。弟子輯其語錄爲《六祖壇經》。
► 57篇诗文
慧能的其他作品
- 《 六祖壇經 · 行由 · 第十節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壇經 · 付囑 · 第六節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壇經 · 機緣 · 第二節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壇經 · 決疑 · 第一節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壇經 · 付囑 · 第五節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壇經 · 付囑 · 第一節 》 —— [ 唐 ] 慧能
- 《 付法頌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壇經 · 般若 · 第三節 》 —— [ 唐 ] 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