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聞笛

· 馬臻
萬里南州客,離家又一年。 春回苜蓿地,笛怨鷓鴣天。 趁日裁烏帽,尋人賣馬韉。 歸心憂賦役,負郭幸無田。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苜蓿(mù xu):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産於中亞,古代常用來喂養馬匹。
  • 笛怨:指笛聲中透露出的哀怨之情。
  • 鷓鴣天:指鷓鴣的叫聲,常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象。
  • 烏帽:古代一種黑色的帽子,常爲士人所戴。
  • 馬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 賦役:古代的稅收和勞役。
  • 負郭:指靠近城郭的田地。

繙譯

作爲萬裡之外的南方州縣的客人,我離開家鄕又是一年了。春天廻到了那片苜蓿地,笛聲中透露出哀怨,伴隨著鷓鴣的叫聲。趁著陽光正好,我裁剪著黑色的帽子,四処尋找人賣掉馬鞍下的墊子。歸鄕的心情因擔憂賦稅和勞役而變得沉重,幸好我沒有靠近城郭的田地,不必爲此煩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家鄕的思唸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憂慮。詩中,“萬裡南州客,離家又一年”直接點明了詩人的漂泊身份和時間流逝的感慨。“春廻苜蓿地,笛怨鷓鴣天”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哀怨和鄕愁。後兩句則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自我安慰,幸好沒有靠近城郭的田地,不必爲賦役所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思鄕之情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感悟。

馬臻

元人,字志道,號虛中,錢塘(今屬浙江)人。少慕陶弘景之爲人,著道士服,隱居西湖之濱。工畫花鳥山水。善詩,多豪逸俊邁之氣。有《霞外詩集》。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