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師善韻
轍鮒活斗升,莫向肆中索。
已無秋成望,況復歲暮迫。
蓉城一小縣,舞袖折旋窄。
鍼芒萬畝青,席捲一川白。
苦腸真食蓼,枵腹思啖柏。
蒙袂嗟飢氓,胠篋畏暴客。
將懷轉壑憂,誰任求芻責。
爲政推仁心,匹婦無弗獲。
登途祗王命,東西固不擇。
漢網殊闊疏,掛一直漏百。
但令大綱正,潛使宿弊革。
斯民本同體,難以一膜隔。
發奸雖有術,救急豈無策。
不憚原隰驅,要知閭里阨。
消平蛇龍居,安集鴻雁宅。
庶免愁嘆聲,謠誦沸廣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轍鮒(zhé fù):指車輪壓過的痕跡,比喻困境。
- 斗升:古代量器,比喻微小的幫助。
- 秋成望:指對秋季收穫的期望。
- 歲暮迫:指年末的緊迫感。
- 蓉城:指成都,這裏指一個小縣城。
- 舞袖折旋窄:形容地方狹小,行動受限。
- 鍼芒萬畝青:比喻農田的細小和廣闊。
- 席捲一川白:形容大雪覆蓋整個河川。
- 食蓼(shí liǎo):吃蓼草,比喻生活艱苦。
- 枵腹(xiāo fù):空腹,飢餓。
- 啖柏(dàn bǎi):吃柏樹的葉子,比喻極度飢餓。
- 蒙袂(méng mèi):用袖子遮臉,形容羞愧或不願見人。
- 飢氓(jī máng):飢餓的百姓。
- 胠篋(qū qiè):打開箱子,比喻盜竊。
- 暴客:強盜。
- 轉壑憂:比喻憂慮重重,無處安放。
- 求芻責:尋求草料的責任,比喻尋求幫助。
- 大綱正:指基本的法律和秩序。
- 宿弊革:舊有的弊端被革除。
- 同體: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密切。
- 一膜隔:比喻隔閡。
- 發奸有術:揭露邪惡有方法。
- 救急無策:在緊急情況下沒有對策。
- 原隰驅(yuán xí qū):在平原和溼地間奔波。
- 閭里阨(lǘ lǐ è):指鄉里的困境。
- 消平蛇龍居:消除危險的地方。
- 鴻雁宅:比喻安定的居所。
- 謠誦沸廣陌:指民間的歌謠和誦讀聲在廣闊的道路上回蕩。
翻譯
車輪壓過的痕跡和斗升的微小幫助,不要向市場索取。已經沒有對秋季收穫的期望,更何況年末的緊迫感。在蓉城這個小縣城,地方狹小,行動受限。細小的農田廣闊如鍼芒,大雪覆蓋整個河川。生活艱苦如吃蓼草,飢餓如空腹想吃柏葉。用袖子遮臉,不願見飢餓的百姓,害怕強盜打開箱子盜竊。憂慮重重,無處安放,尋求幫助的責任重大。推行仁政,每一個婦女都沒有被忽視。只遵從國王的命令,無論東西方向都不選擇。漢朝的法律寬疏,掛一漏百。只要基本的法律和秩序正確,潛移默化地革除舊有的弊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密切,難以有隔閡。揭露邪惡有方法,但在緊急情況下沒有對策。在平原和溼地間奔波,瞭解鄉里的困境。消除危險的地方,安定居所,使民間的歌謠和誦讀聲在廣闊的道路上回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代社會的一些困境和詩人對於改善民生的期望。詩中通過比喻和具體的場景描寫,展現了當時社會的貧困和不安,同時也表達了對仁政和法律秩序的嚮往。詩人希望通過改革和仁政,消除社會的不公和苦難,讓人民能夠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深厚的社會關懷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