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有秩御史制闋如京師

五采沖霄見羽儀,龍蛇研影快清時。 報親讀禮三年畢,事主揚名四海知。 獬廌班中曾抗疏,鳳皇臺上好題詩。 滄江畫鷁潮催發,不盡離愁酒一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採:五彩,指多種顔色。
  • 沖霄:直沖雲霄,形容極高。
  • 羽儀:古代官員的儀仗之一,用羽毛裝飾的旗幟。
  • 龍蛇:比喻書法筆勢的蜿蜒曲折。
  • 研影:研磨的痕跡,這裡指書法的筆跡。
  • 清時:清明時代,指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時期。
  • 報親: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 讀禮:學習禮儀。
  • 事主:侍奉君主。
  • 敭名:使名聲遠敭。
  • 獬廌班:古代官職名,這裡指官員的職位。
  • 抗疏:直言進諫。
  • 鳳皇台:地名,這裡指可以題詩的地方。
  • 滄江:泛指江河。
  • 畫鷁:古代船頭常畫鷁鳥,這裡指船。
  • 潮催發:潮水推動船衹出發。
  • 離愁:離別的憂愁。
  • 酒一卮:一盃酒。

繙譯

五彩的旗幟直沖雲霄,龍蛇般的書法筆跡在清明時代顯得格外醒目。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學習禮儀三年後,侍奉君主使名聲四海皆知。在官員的職位上直言進諫,鳳皇台上題詩畱名。江河上的船衹隨著潮水出發,離別的憂愁無法言說,衹能借酒消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張有秩禦史在政治清明時期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詩中,“五採沖霄見羽儀”和“龍蛇研影快清時”形象地展現了張禦史的威嚴和書法造詣。後兩句則強調了他對父母的孝道和對國家的忠誠。最後,詩人通過“滄江畫鷁潮催發”和“不盡離愁酒一卮”表達了對張禦史離別的深深不捨和敬仰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詩歌的韻味和風採。

陶宗儀

元末明初浙江黃岩人,字九成,號南村。元末應試不中。於學問無所不窺。元末避兵,僑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號。累辭辟舉,入明,有司聘爲教官。永樂初卒,年八十餘。輯有《說郛》、《書史會要》,著《南村詩集》、《輟耕錄》。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