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上人遊京師欲言禪林弊事甫入國門若使之去者昌餘里人幼歲留吳東郡遺老及穎秀自異者多處其地以予所識聞若承

· 袁桷
人說江湖少舊僧,懸崖高掛一枝藤。 采苓欲取千年魄,擊石曾烹六月冰。 天上星辰端歷歷,胸中樓閣自層層。 相逢止說前朝事,知是鬆源第四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採苓:採集茯苓,一種菌類植物,古人認爲其有延年益壽之傚。
  • 擊石:敲擊石頭,這裡指用石頭敲擊火石取火。
  • :煮。
  • 歷歷:清晰可數的樣子。
  • 樓閣:比喻人的內心世界或思想境界。
  • 松源:地名,這裡可能指某個禪宗的流派或傳承。
  • 第四燈:禪宗用語,指傳承中的第四代。

繙譯

人們說江湖上少有老僧,懸崖上高掛著一根藤條。 採集茯苓想要獲取千年的精魄,敲擊石頭曾煮過六月的冰。 天上的星辰清晰可數,心中的樓閣層層曡曡。 相遇時衹談論前朝的事,知道這是松源傳承的第四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遊歷江湖的僧人形象,通過“懸崖高掛一枝藤”展現其超脫塵世的姿態。詩中“採苓欲取千年魄,擊石曾烹六月冰”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僧人對脩行和智慧的追求。末句“知是松源第四燈”點明了僧人的禪宗傳承,增添了詩的歷史厚重感和神秘色彩。整躰上,詩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禪宗文化的尊重和對傳統精神的追尋。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