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伯長歸浙東二首

龍角不如犀,常不生馬廄。 麟趾不如牛,終當在君囿。 我行泰山阿,日觀望朝候。 見子被雲服,家居夾靈鷲。 揖之不得近,跂慕塵光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角:指龍,傳說中的神獸。
  • :犀牛。
  • 馬廄:馬棚,養馬的地方。
  • 麟趾:指麒麟,傳說中的神獸。
  • 君囿:君王的園林。
  • 泰山阿:泰山的山坡。
  • 雲服:指仙人的衣服,比喻高潔。
  • 靈鷲:指靈鷲山,佛教聖地,這裏比喻居所高雅。
  • 揖之不得近:揖,古代的禮節,這裏指行禮;不得近,無法接近。
  • 跂慕:仰慕。
  • 塵光:塵世的榮光。

翻譯

龍雖然不如犀牛,但也不會出現在馬棚中。麒麟雖然不如牛,但終究會出現在君王的園林裏。我在泰山的山坡上,日復一日地觀望朝霞。看見你穿着如雲般的衣服,居住在如同靈鷲山般高雅的地方。我行禮卻無法接近你,只能在塵世的榮光之後仰慕你。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龍、麒麟與犀牛、牛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高潔理想的嚮往和對現實的不滿。詩中「龍角不如犀,常不生馬廄」和「麟趾不如牛,終當在君囿」兩句,既展示了詩人對神話中神獸的尊崇,也隱喻了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後文通過描繪詩人在泰山觀望朝霞,以及對穿着雲服、居住在靈鷲山般地方的人的仰慕,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對超脫塵世、追求精神高潔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無限渴望。

馬祖常

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爲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劾奏丞相鐵木迭兒十罪,帝黜罷之。累拜御史中丞,持憲務存大體。終樞密副使。卒諡文貞。文章宏贍精核,以秦漢爲法,自成一家言。詩圓密清麗。嘗預修《英宗實錄》。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