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郝伯常雁足詩

· 袁桷
深羈孤館鬢毛斑,猛虎搖鬒障海寰。 玉樹已歌歸逝水,羽書難射隔平山。 不須羝乳終回漢,肯學雞鳴詐度關。 一寸蠟丸憑雁寄,明年春盡竟生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ī):束縛,停留。
  • 鬢毛斑:鬢角的頭髮斑白,指年老。
  • 猛虎搖鬒障海寰:猛虎搖動着鬃毛,形容威猛,海寰指廣闊的世界。
  • 玉樹: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 歸逝水:比喻美好的事物消逝無蹤。
  • 羽書:指書信。
  • 隔平山:比喻距離遙遠。
  • 羝乳:公羊的奶,這裏指不可能的事情。
  • 回漢:回到漢地,指回到中原。
  • 雞鳴:指雞鳴時分,古代關卡在雞鳴時開啓。
  • 詐度關:指通過欺騙手段過關。
  • 蠟丸:用蠟封的書信。
  • 竟生還:最終活着回來。

翻譯

我被困在孤寂的館舍中,鬢角的頭髮已斑白,如同猛虎搖動鬃毛,威猛地守護着廣闊的世界。美好的事物如同玉樹,已經隨着流水消逝,書信難以穿越遙遠的山川。我不需要像公羊那樣產奶才能回到漢地,也不願意學雞鳴時分通過欺騙手段過關。我依靠着一封蠟封的書信,通過雁兒傳遞消息,在明年春天結束時,我竟然活着回來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異鄉的孤獨與無奈,以及對歸鄉的渴望和堅持。詩中通過「羈孤館」、「鬢毛斑」等意象,展現了作者的困境和衰老。同時,「猛虎搖鬒障海寰」一句,以猛虎自喻,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堅強和不屈。後文通過「玉樹已歌歸逝水」、「羽書難射隔平山」等比喻,抒發了對美好事物消逝和通信困難的感慨。最後,「一寸蠟丸憑雁寄,明年春盡竟生還」則寄託了作者對未來的希望和歸鄉的信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堅韌和對未來的樂觀。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