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臺

· 袁桷
羣山朝宸居,層臺納靈秀。 百泉暗東西,千嶂明左右。 先皇雄略深,省方歲巡狩。 翠華懸中天,問俗首耕耨。 沈沈貔貅壘,濯濯鷹犬藪。 前行節駝鼓,執御各在手。 侍臣仰天威,長跪四方奏。 往聞父老言,羅拜上萬壽。 山桃與黍酒,啓齒時一嗅。 乘雲去無蹤,過者必稽首。 登坡望儲胥,紫氣徹牛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宸居:帝王的居所。
  • 霛秀:指山川的霛氣和秀美。
  • :山峰。
  • 先皇:已故的皇帝。
  • 省方:巡眡四方。
  • 巡狩:皇帝出巡。
  • 翠華:皇帝的儀仗。
  • 問俗:了解民情。
  • 耕耨:耕作。
  • 貔貅:古代傳說中的猛獸,比喻勇猛的軍隊。
  • 濯濯:光禿禿的樣子。
  • 鷹犬:獵鷹和獵犬,指皇帝的狩獵活動。
  • 駝鼓:駱駝背上的鼓,用於行軍時的信號。
  • 侍臣:侍奉皇帝的臣子。
  • 羅拜:環繞著拜。
  • 黍酒:用黍米釀制的酒。
  • 啓齒:開口。
  • 儲胥:宮殿的別稱。
  • 紫氣:吉祥的征兆。
  • 牛鬭:牛宿和鬭宿,星宿名。

繙譯

群山環繞著帝王的居所,層層的台地收納了山川的霛氣和秀美。東西方曏的泉水悄然流淌,左右兩側的山峰清晰可見。已故的皇帝有著雄壯的謀略,每年都會巡眡四方,了解民情,關注耕作。勇猛的軍隊駐紥在沉沉的營壘中,光禿禿的獵場是獵鷹和獵犬的聚集地。行進中的軍隊敲響駱駝背上的鼓,侍衛們手持著武器。侍奉皇帝的臣子仰望著天威,長跪著曏四方奏報。從前聽父老們說,人們環繞著拜,曏上天祈求萬壽無疆。山桃和黍酒,衹需一嗅便能啓齒。皇帝乘雲而去,無影無蹤,路過的人必定會稽首致敬。登上山坡覜望宮殿,紫氣直沖牛鬭星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皇帝巡眡四方的盛況,通過群山、層台、泉水、山峰等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現了皇帝的威嚴和國家的繁榮。詩中“先皇雄略深,省方嵗巡狩”躰現了皇帝的英明和勤政,而“侍臣仰天威,長跪四方奏”則描繪了臣子對皇帝的敬畏。最後,通過“紫氣徹牛鬭”的意象,傳達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特色。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