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濱石
荊山石有玉,楚國無人知。
再獻猶弗售,抱璞空自悲。
他日遇良工,乃始稱其奇。
寶傳數百載,邯鄲又得之。
秦人請城易,趙氏以爲疑。
不予寧負曲,予之恐見欺。
相如奉使往,持璧指瑕疵。
衝冠遽如許,睨柱欲何爲。
衣褐已歸趙,湯鑊安足辭。
奇哉古若人,掩卷空嗟諮。
是非定百世,成敗止一時。
天生此尤物,前後成禍基。
有美當韞櫝,炫鬻誠非宜。
和氏不待價,刖足將尤誰。
人才國輕重,璧豈系安危。
相如真暴虎,雖死悔莫追。
二子有遺憾,仲尼真吾師。
泗濱一片石,不染自成緇。
上有華林字,疑是故物遺。
春官雅好古,傳載煩文移。
主人不敢惜,持貢白玉墀。
埋光經幾年,不與賞音期。
無意博連城,得失輕毫釐。
二事擬非倫,聊以資吾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泗濱石:指泗水之濱的石頭,這裏特指一種珍貴的石頭。
- 荊山石有玉:荊山出產的石頭中藏有美玉,比喻有才能的人未被發現。
- 抱璞:抱着未經雕琢的玉石,比喻懷才不遇。
- 睨柱:斜視柱子,形容蔑視或不滿。
- 衣褐:穿着粗布衣服,指平民百姓。
- 湯鑊:古代的一種酷刑,將人投入沸水中煮死。
- 韞櫝:藏在匣子裏,比喻珍藏。
- 刖足:古代的一種酷刑,割去腳。
- 暴虎:比喻勇猛而缺乏智謀。
- 華林字:指石頭上的文字,可能是古代的銘文或標記。
- 春官:古代官名,掌管天文曆法等。
- 文移:文書傳遞。
- 白玉墀:白玉臺階,指皇宮或高貴的地方。
翻譯
荊山出產的石頭中藏有美玉,但在楚國卻無人知曉。再次獻上仍未被接受,懷才不遇只能自悲。直到有一天遇到技藝高超的工匠,才被認可其非凡之處。這寶物傳承了數百年,後來又在邯鄲被發現。秦國提出用城池交換,趙國對此感到疑慮。不給予則顯得不公,給予又恐被欺騙。於是相如奉命前往,手持玉璧指出其瑕疵。他憤怒地衝冠而起,斜視柱子又欲何爲?即使穿着平民的衣服回到趙國,面對酷刑也毫不畏懼。古代的英雄真是令人敬佩,掩卷之餘只能空自嘆息。是非定論需經百世,成敗只是暫時的。天生這樣的珍寶,前後都成了禍根。美好的東西應當珍藏,炫耀出售確實不妥。和氏不等待合適的時機,被割去腳又能怪誰?人才是國家的重要資源,玉璧怎能決定安危?相如真是勇猛而無謀,雖然死去也追悔莫及。這兩位英雄都有遺憾,孔子纔是我們真正的導師。泗水之濱的一塊石頭,不染自黑。上面刻有華林字,疑似是古代遺物。春官喜好古物,通過文書傳遞將其傳載。主人不敢吝惜,將其獻給白玉臺階上的皇宮。埋藏光芒多年,未曾期待賞識。無意中博得連城之價,得失之間微不足道。這兩件事雖非同類,卻足以激發我的詩興。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荊山玉石和泗濱石的故事,寓意了人才的被忽視與珍寶的誤用,反映了作者對人才價值的深刻認識和對歷史英雄的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到的歷史見解。通過對玉石和人才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人才被埋沒的遺憾和對珍寶被誤用的批判,同時也體現了對歷史英雄的懷念和對孔子智慧的推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歷史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