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
- 甲子:古代以天干地支紀年,甲子是其中的一種組合,這裏泛指年份。
- 五戊:即第五個戊日,指社日。
- 祭社錢:用於祭祀土地神的錢財。
- 紅樹花穠:紅樹指開紅花的樹,穠指花木茂盛。
- 畫橋柳暝:畫橋指裝飾華麗的橋,柳暝指柳樹在暮色中顯得朦朧。
- 暝(míng):日落,天黑。
- 如煙:形容雨霧朦朧,像煙一樣。
- 茅檐:茅草覆蓋的屋檐。
翻譯
頻繁地記錄着甲子年份,仔細推算着第五個戊日以預測春天的田地。 讀書尚未制定出平定邊疆的策略,暫時停止飲酒,只爲了省下祭祀土地神的錢財。 紅樹上的花朵在春末依舊茂盛,裝飾華麗的橋邊柳樹在暮色中顯得朦朧,雨霧像煙一樣繚繞。 過去那些歌舞的場景如今已無人知曉,只有燕子在茅草覆蓋的屋檐下自憐自艾。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社日時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世事變遷的感慨。詩中「甲子頻書」和「細推五戊」反映了詩人對農事和傳統節日的重視,而「讀書未有平戎策,止酒聊輸祭社錢」則透露出詩人對現實無奈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後兩句通過對春景的細膩描繪,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略帶憂鬱的氛圍,結尾的「燕子茅檐只自憐」更是以燕子的形象寄託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