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雜詠十首

· 袁桷
舊歲寒冬惡,霏霏土雨迷。 門荒懸馬革,草淨絕牛蹄。 列帳煙光慘,空營月色低。 縣官捐粟帛,歲晚得扶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霏霏:形容雨雪紛飛的樣子。
  • 土雨:指風沙。
  • 懸馬革:指戰馬的皮革懸掛在門外,暗示戰爭或災難。
  • 絕牛蹄:指沒有牛的蹤跡,形容荒涼。
  • 列帳:排列的帳篷。
  • 煙光慘:煙霧中的光線顯得暗淡悽慘。
  • 空營:空無一人的營地。
  • 月色低:月亮顯得低沉,形容景象淒涼。
  • 縣官:地方官員。
  • 捐粟帛:捐獻糧食和布匹。
  • 歲晚:年末。
  • 扶攜:互相扶持。

翻譯

去年冬天異常惡劣,風沙紛飛,視線迷濛。 門外懸掛着戰馬的皮革,草地上不見牛的蹤跡。 排列的帳篷中,煙霧中的光線顯得暗淡悽慘,空無一人的營地,月亮顯得低沉。 地方官員捐獻了糧食和布匹,到了年末,人們得以互相扶持度過難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寒冬時節的荒涼景象和人們的艱難生活。通過「霏霏土雨迷」、「門荒懸馬革」、「草淨絕牛蹄」等意象,生動地表現了環境的惡劣和戰爭的殘酷。後兩句「縣官捐粟帛,歲晚得扶攜」則展現了人間的溫情和互助精神,儘管環境艱難,但人們的相互扶持帶來了希望和溫暖。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期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